壯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(shù)民族,壯族的先民們在漫長的歷史發(fā)展長河中,一代代傳承著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(chǎn),在現(xiàn)代很多人認為“年味”越來越淡的時候,壯族依然保留著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傳統(tǒng)春節(jié)習俗,壯族和漢族一樣,春節(jié)同樣是壯族最隆重的節(jié)日,但卻有著濃濃的“年味”。
本期嘉賓:文山州民族職業(yè)技術學校教師 田寶令
壯族是由古代百越的一支發(fā)展而形成的,是我國少數(shù)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,共有16926381人,其中云南有121.52萬人,主要聚居在文山州,紅河、曲靖也有一部分。在1965年統(tǒng)一稱壯族以前,壯族的自稱和他稱較多,僅云南就有40多種,主要有“儂人”、“沙人”、“土僚”等。
壯族的節(jié)日很多都與漢族相通,但在食俗上卻有自己獨特的文化?!皳岊^鴨、吃母粽”等都是他們過年時的迎春大事。
漢族的年謠“臘月二十六,殺豬割年肉”,而在壯族人家一般是在臘月二十七殺年豬,殺了年豬就算是拉開過年的序幕了。為了殺年豬,壯族人民早早就做好了準備,提前將豬精心飼養(yǎng)半年之久,待時間一到,便開始喜慶的“殺年豬”活動。
在除夕晚上,壯族人民會蒸制很多的五色糯米飯,用來迎接新年,祈禱來年五谷豐登、五福臨門。這五種顏色是用天然的植物萃取色,將糯米浸泡在4種不同顏色的水中,上色后再和原色的糯米一起蒸熟,米香誘人、色澤亮麗,看起來十分漂亮。
按照壯族人春節(jié)的習俗,除夕晚上的米飯一定要做得多,多到吃不完才行,這象征著年年有余,來年有好收成,也稱為“壓年飯”,有吉祥平安的寓意。
北方人過年吃餃子,南方人過年吃年糕,而壯族人過年卻是吃粽子。粽子在壯族同胞眼中是“高貴”的食物,稱之為“年粽”,用來祭祀祖先或招待客人。壯族人吃年粽已有上千年的歷史,一般一鍋年粽要花費兩天的時間,但這年粽和我們平時吃的粽子可不大一樣。年粽有“公母”之分,母粽子通常比較大,大到什么程度呢?一個母粽有十幾二十多斤,可以供一家人吃好幾天,而公粽子就和平時的粽子差不多。
壯族的粽子餡料豐富,除了糯米之外,他們還加入了肥豬肉、板栗、蓮子、花生、綠豆、雪菜、香菇等食材。其中最重要的食材就是肥豬肉,講究越肥越好,肥肉蒸制后慢慢流出肥油,滲入糯米之中,吃起來又香又糯甚是饞人。
壯族還以唱山歌聞名,山歌言語婉轉(zhuǎn)、講究押韻、富有感染力。山歌有講述歷史的古歌,傳授生活技術的“生產(chǎn)歌”,以及“酒歌”、“情歌”。而當新春佳節(jié)時,壯家的“酒歌”就會在大家聚會時唱響。歡樂的歌聲既代表了對親朋遠客的祝福,也滿載著壯家兒女對新年的美好期盼。
新媒體編輯:白萬朝
編審:李霞 趙文立
終審:馬湘 和紅軍
(發(fā)稿編輯:廣播中心)
【法律聲明】除非本單位(麗江市融媒體中心)主動推送或發(fā)表至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,任何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不得轉(zhuǎn)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.CN和LIJIANGTV.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(nèi)容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